我們的皮膚裸露在外,面臨各種暴露風險,但在清潔消毒的同時會造成皮膚傷害,尤其是醫務工作者由于長時間的工作導致雙手、面部紅腫、壓痕、脫屑、水泡甚至是潰爛,那么我們應如何做好皮膚防護并減少皮膚傷害呢?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吧!
了解皮膚屏障
皮膚是我們人體對外界的第一道防線,具有保護機體免受各種物理、化學、及微生物等侵襲的作用,主要由物理屏障、生物屏障以及免疫屏障起作用。
1.物理屏障主要由角質形成細胞、細胞間脂質及水脂膜構成。水脂膜主要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、角質形成細胞崩解產生的脂質以及汗腺分泌的汗液乳化形成,呈弱酸性,是保護人體的第一道屏障,具有潤滑皮膚、減少水分蒸發、抵抗紫外線等功能。它與角質形成細胞形成的物理屏障能有效地防止皮膚內水分的丟失,維持皮膚的正常含水量,并阻止體外化學物質和微生物的侵入。
2.生物屏障由在皮膚中存在的發揮有益作用一組微生物種群組成,如表皮葡萄球菌等,具有營養、參與皮膚細胞代謝、保持皮膚生理功能和自凈作用。
3.免疫屏障由參與免疫應答的組織、細胞和免疫活性因子共同組成,具有保護機體免受各種刺激的損傷、促進機體損傷后修復以及殺滅或防御病原體的作用。
皮膚屏障受損容易導致皮膚水分丟失、抵抗紫外線能力下降,外界刺激及病原體侵入機體。因此保護皮膚屏障是疫情下我們更應關注的問題。
如何科學清潔及保護皮膚屏障
1.清潔
應用七步洗手法(如下圖)正確洗手,面部清潔宜用溫水,避免過度清潔,建議每天面部清潔2~3次,頭發及身體清潔1~2次(建議淋浴,不要泡澡),手部不要超過10次。選擇合適的清潔產品,溫和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可減少對皮膚中蛋白和脂質的損害;弱酸性或中性pH值產品能維持皮膚弱酸性環境、減少對正常微生態的干擾;含有保濕作用的成分(如甘油、透明質酸、木糖醇等)及具有抗炎抑菌作用的成分(如馬齒筧、甘草提取物等)對維護皮膚屏障的穩態有好處。
2.保濕護膚
做好清潔消毒后應特別重視皮膚護理,做好皮膚保濕,根據不同的皮膚類型,選擇含不同比例水、油、乳劑的混合物:① 干性皮膚:選擇含油及乳劑成分較高的霜或乳。② 油性皮膚:選擇含少量油及乳劑的較清爽的凝霜或乳。③混合型皮膚:主要是兩頰干燥,T區油脂分泌旺盛,應分區選擇護膚品。
此外,化妝品及防曬霜中可能存在對皮膚屏障有害的成分如重金屬鉛、汞等的殘留,甲醛,防腐劑等,因此,疫情期間請盡量不要化妝。
疫情期間出現的皮膚問題
長期佩戴口罩、護目鏡及手套,反復使用消毒劑很容易引起皮膚浸漬、過敏、痤瘡;而摩擦部位也容易出現機械損傷如破潰、壓痕等。建議盡量避免長期佩戴一次性口罩,并每4小時更換一次,減少出門次數以減少接觸時間,或更換不過敏產品。如因消毒劑過敏,應立即停用可疑消毒劑,并更換其它產品。
具體問題處理步驟:① 出現浸漬,可用收斂劑如氧化鋅軟膏。② 出現過敏反應,可口服抗組胺藥(如依巴斯汀片),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(面部勿用)如鹵米松乳膏、糠酸莫米松乳膏等;面部過敏可用吡美莫司乳膏、丹皮酚軟膏或藍潤。③ 出現痤瘡,可外用夫西地酸乳膏,嚴重時可加服鹽酸米諾環素。④ 出現壓痕,建議佩戴時在口罩邊緣處墊海綿或紗布,并用熱毛巾熱敷壓痕處,并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。⑤ 如已出現皮膚破損,則不能熱敷,需安爾碘III型或75%醫用酒精消毒后外用創可貼或紗布包扎。
衣物處理及環境消毒
出門回來后,建議立即更換衣物,在未接觸危險人群或物品時,正常清洗通風處晾曬即可;如衣物可能被污染,建議用含氯消毒劑,如84消毒液、愛爾施消毒片等,按說明書浸泡消毒。通常醫用酒精或一般消毒液消完毒后,環境中會有輕微氣味,通常不會對皮膚有負面影響。但極少數過敏體質的人群會因吸入或接觸空氣中的消毒劑過敏,應及時脫離正在消毒的場所,如出現過敏癥狀可口服抗組胺藥或及時就醫。
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
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間接損害皮膚,因此,疫情期間更應重視飲食及作息的管理。
①不吃野味,多吃蔬菜水果,充分飲水,盡量少吃高油脂、高糖分的食物。
②避免吸煙、飲酒、熬夜;規律作息,早睡早起,選擇合適的鍛煉身體方式。
③ 調節身心,擺脫負面情緒,保持心態平和。